18712024676
地址:天長市銅城鎮喬田社區
聯系人:景先生
手機:18712024676
郵編:239312
網址:www.eletrobrasal.com
家庭農場有三個特點:
(1)經營主體是職業農民。這就意味著在家庭農場中從事勞動的農民是專職的,而不是“兼業農民”,更不是所謂的在農場打工的“工人”。
(2)家庭農場有其特定規模,不是規模越大越好。決定家庭農場經營規模的上限是現有技術水平下家庭勞動力所能經營的大規模,規模下限是從農場中獲得滿足家庭成員基本需求的經營規模。
(3)雇工會消解規模經營所帶來的效益。雇工農場、工商資本農場與家庭農場在農業經營方式上具有本質的區別。
但是,在家庭農場發展的實際中,他人的幫助與支持是正常的,如季節性的少量短工,親戚朋友的幫忙,志愿者的支持與幫助等,但這些不會改變家庭農場的性質。家庭農場本質上是擴大了的農戶經營,但其經營方式既不同于生計小農戶,也有別于雇工農場,家庭農場是在克服小農經營劣勢的基礎上的適度規模經營。
從家庭農場類型上看,理想的家庭農場是綜合性農場,種植業與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結合,甚至與利用農業多功能的農業觀光旅游相結合,體現農業的綜合價值。不能簡單地套用工業思維來發展農業,因為在農業發展上并不存在工業思維條件下的規模效應或規模優勢。超出家庭農場規模的大規模農業也許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但那是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放棄耕地而不得已的結果,不是社會所追求的理想目標。因此,實踐中不能為了規模而規模,也不能為了機械化而規;,這是本末倒置的表現。
家庭農場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需要特定的社會環境,因此,需要與工業化、城鎮化同步進行,只有實現了工業化和城鎮化,才能把農村的富余勞動力轉移出來,為新型職業農民發展家庭農場提供空間,超前于工業化和城鎮化推進任何規模經營都會為制造失地農民,影響農業安全和社會穩定。
此外,農業的公共產品性決定了家庭農場不能靠高地租流轉土地,因此,引導農戶自然、自發、自愿地流轉耕地,盡可能降低家庭農場獲得土地的成本,同時輔之以政府的支持才能為家庭農場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應該看到,家庭農場盡管具有多種優勢,但并不是沒有缺點的,還是存在許多問題,如同樣存在市場交易成本過高的問題,存在生產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問題。
這些問題的克服需要政府通過合作社的途徑把家庭農場組織起來,大幅度提高家庭農場的組織化程度,克服家庭農場的弊端; 需要不斷完善支農政策,把有限的支農資金用到能發揮效益的地方;家庭農場的出現,誘發了農民的多種新需求,如對科技、金融、購銷服務需求等,完善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家庭農場提供有效的綜合服務,就成為政府支持家庭農場的重要責任,也是家庭農場得以發展的重要社會環境。